首页 > 历史军事 > 流血的帝国 > 第36章 脱险

第36章 脱险(1/1)

目录

第36章脱险

这边使臣刚离,大营侍卫来报,户槦候陈平大人回来了。

刘邦忙亲自迎出帐外,正候在帐外的陈平一见刘邦出来忙跪了下去。刘邦一把将他拉了起来,拉住陈平的手笑呵呵道:陈平啊,你的计谋还真是神鬼莫测,果不出所料,那冒顿与山南放开一条口子,朕能得以南归,你也为大汉立下不世之功。

凭心而论,刘邦还真是一位胸襟开阔坦荡的开国帝王,臣下有功他从不去抹杀,不仅大大赞美也不吝啬封赏,所以为他真心出力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陈平忙答:陛下乃赤帝之子,洪福齐天,自有天神护佑,脱危解困自然不在话下。臣等不过是做些顺天应人之事,帮衬陛下一二。再者,臣幼学黄老之术,天象略知一二,昨夜臣在回营的路上,仰观天象,看那北斗解锁与太阴之分,正暗合陛下今日脱于白登之困,此乃上天之意。臣等恭贺陛下。

跟随在刘邦身后的文武群臣也都呼啦啦地跪了下去,大声恭贺刘邦。刘邦喜不自胜,仰天大笑。

身为臣下,一世精明的陈平,出得奇计冒死去冒顿大营把事办成了,却并无骄纵之色,依然谦谦自抑,说这都是天意,刘邦自身的神奇力量,这样一来,不仅刘邦开心至极,群臣们也不会自此嫉恨与陈平,真是最高明的明哲保身之策。跟随刘邦已久的陈平也清楚,脱此大难,日后刘邦自会重赏与他。

返身回到帐中后,刘邦与众臣商量起下山回兵之事。太仆汝阴候夏侯婴认为应立即整顿行装,速速下山,以免夜长梦多、冒顿反悔、横生枝节。众人也连连附和称是。

此时,刘邦最为信任之人便是陈平了,见陈平在旁并为吭声,忙问陈平有何高策。

“臣也以为当速离此危险境地,但不可操之过急。”陈平想了想后躬身答道。

“哦,不可操之过急,怎么讲?”刘邦有些惊异,问陈平。

“那匈奴冒顿一贯猜忌心重,诡而善变,若见我军急切下山,恐又生出悔意。若我军不操不切,气定神闲,胸有成竹,按部就班整军下山,他必被我军军威所摄,又以为我军还有多重准备和后手,因此倒不敢再生窥伺之心,再有侵袭之意。”

刘邦听了。连连点头。

汉军强忍住恨不能马上能飞出白登山的心情,整顿好兵马、仪仗之后,后日开始不急不慢地按次徐徐下山。三声炮响之后,大军浩浩荡荡、甲盔鲜明,旌旗如漫天过日,骏骑如游龙涉海,大军穿腾不息在白雪掩印下的茂林之中。刘邦的銮仗在大军中间,素车白马,帷盖已被凛冽的寒风吹起,其波涌而云乱,六驾蛟龙,附从太白。纯驰浩鲵,前后骆驿。观其两旁,磅礴拂郁,暗漠感突,上击下律。勇壮之卒,突怒而无畏,蹈壁冲津,穷曲随崴,逾岸出追,遇者死,当者坏。

为了以防万一,陈平还让弓弩手随军两侧架起强劲的弓弩,蓄势待发。一直在对面大营高处关注刘邦大军行动的冒顿,见此军容,见此气势,本来还有三分悔意,准备撕毁盟誓纵马突袭的他,心头的欲败刘邦之火立时就被此情此景浇灭了,还生出些惧意来。内心正忽热忽凉,忽欲勇敢追击,忽又沮丧若失之际,探马来报,刘邦的另外两路大军已整部完成合击之势,正全力向白登山方向扑来,南部防线已有松动之势。

冒顿长叹一声,彻底断了再次攻袭刘邦的念头。神色暗淡,有些气短地发布命令:凡围白登山之军,全部撤出回军代谷。

一路之上,刘邦催着亲自驾车的太仆夏侯婴,快马催鞭,速速驶离险境。夏侯婴没听刘邦的,保持镇定,依然按平日检阅军队的驾马速度缓缓前行。

倘若刘邦快马疾行,冒顿看出汉军的胆怯之心,不知是不是又要重围汉军,拼死聚歼。那样的话,或许历史将被改写。好在没有发生这一切,幸运的刘邦,又一次逃出有生天,他和他的帝国在与匈奴先赢后败但好在军力无重大损伤的对抗中暂告已段落之后,又将会发生些什么了。

正所谓:挣脱金锁走蛟龙,万山崎岖若平川。刘邦率领残军一待脱了包围圈,算算匈奴的追击距离已渐远之时,纵马扬鞭飞一般往平城赶去。一路上他不停地催促夏侯婴快一点再快一点,自创业之时便为刘邦驾车九死一生的夏侯婴,太知晓刘邦的性情,装典门面的事情做完后则要实际的,此时最大的现实就是速速脱离险境,越快越好。因此夏侯婴也不答话,眼睛死死盯住前方,双手控制好缰绳,时而扬鞭奋起,尘土扬起滚滚如浪奔涌。

忽然骁骑先锋派来小校报,前方有大股军队正迎面而来。刘邦一听不禁眼前一黑,心想:莫不是匈奴冒顿反悔了,在此地设伏,我命休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