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巡视(上)(1/1)
第75章巡视(上)
“皇后许久未曾见我,今日忽现有何急事啊?”刘邦因为天下近些日子以来安平无事,所以显得轻松自在。
现在的刘邦最怕吕后来找自己是为他的鸡毛蒜皮却又时常棘手的后宫之事,其他的事情只要吕后提出来一切都好商量,能允准的一律允准。
吕后便道出如今北地的政治情势,提醒刘邦不可放任无度,以免将来无法约束。本来还很若无其事的刘邦,仔细听了吕后的言语之后,表情也逐渐认真起来。的确,自高祖八年与匈奴的白登一役撤退折返长安之后,他的主要注意力都放在了推动天下休养生息、减赋抑商重农的经济政策执行,此外就是密切监控淮南王和梁王这些异姓王在封地内的举动。还真的有些忽略了目前北方的动态。
“陈豨在那里做得也不错啊,每每奏报都是边境安宁,未有异动。另外,张敖以及一帮原来的赵地臣属被黜之后,赵地也没翻腾出什么花样,这让我原本还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是放进了肚子里。”刘邦呵呵笑着,看来他对陈豨在赵、代二地的署理是满意的。
吕后面色沉静,淡淡道:眼见为实便是真的好。
“难道你让我再次巡视北地?”刘邦有些不快地看着吕后,一想起风餐露宿,顶着鹅毛大雪,脚下泥泞湿滑的北击匈奴之旅,就让刘邦有些疲惫和厌恶。
“那倒不必,代天子天下巡守,古已有之。只是陛下倘若认为巡边无此必要,情愿在深宫高枕无忧,无所挂怀,将来赵、代二地的大小臣属都眼中只有陈豨,没有你的两个儿子,莫怪我今日不曾提醒与你。”吕后的话音虽轻,但话却很重。
刘邦思索了一下,点了点头。
不几日,周昌的章奏呈至御前,刘邦批了一个大大的可字。并且还批阅了一行:天下各处封地,均皆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选派重臣一一巡视,周昌建言,朕甚嘉许。
自汉一朝,国家的制度除了有的依照前朝旧制照样颁布而实行之外,大臣给皇帝上的关于治理天下的建言奏章被皇帝批准之后,也就成了典章制度在天下施行。因而当各地封王、封侯接到这份抄录的被皇帝批准后的周昌奏章后,在自己封地上自由惯了的,放肆无状甚至无法无天的众王候们,不禁暗生恼怒,虽然他们的怒气只能暂时撒在周昌身上,但是原本就和刘邦有过约定,名义上接受大汉新朝为尊实际上各自为政,在自己的封地上无需被约束的淮南王英布等人心底里的怒气在不断地往上翻涌,欲要发作又在努力克制着。
陈豨接到朝廷要巡视北地的诏令之后,有些惊惧。这一年多来他在北地安插亲信、布置党羽,军队的重要将领几乎渐渐全都替换成自己的心腹,晋阳、马邑、信都等北方重要城市的盐、烧酒、麻布等大宗生意也被自己的宾客所掌控。如果说,军队的将领任命虽是自己人但毕竟也是陛下认可还能说得过去的话,身为国相的自己垄断了管辖之地的大部分生意,这若被发现着实难以对朝廷给出合理的解释。
陈豨忙将亲信和宾客都唤至相府,拿出朝廷的诏令,商议对策。耐人寻味的是,除了陈豨心神不宁,有所紧张之外,其他众人倒显得淡定轻松,毫不在乎的情形让陈豨有些恼了。
他愤然将案几一拍,怒道:御史大夫周昌即将来我北地巡视,我观诸公倒是无动于衷。是不是这军饷和生意都让诸公昏了头,全然看不到风暴即将到来了吗?
众人给陈豨这么当头一喝,有些羞惭。其实他们心中当然和陈豨一样清楚,朝廷派来周昌巡视,有些事情肯定是兜不住底的,但是眼下在赵地正是风生水起之时,又有谁能放弃眼前的富贵,收手而退呢,那是多么的可惜。再者,即使放弃,做过的终究是做过了,若是周昌听闻,依然难逃他的追责。所以众人心中抱定:任他周昌怎么着,老子得来的一亩三分地便是老子庄稼的宗旨。所以羞惭归羞惭,反正就是无动于衷,不出一声,这实际上也算是告诉了陈豨:拱手交出已经得手的利益,万万不能。
陈豨将众人一一扫视,个个低首垂目就是不接他的茬。他颓坐与椅中,长叹一声:诸公如此不晓收敛,不知检点,是要把我陈豨往火坑里推啊。
众人听了陈豨此话,也不禁腹诽:我们扣下的军饷、掌握的生意,大人您可是得七成啊。如今朝廷来巡视,就全怨怪与我等,恐怕也说不过去。
众人中的公孙羊是陈豨的一个重要幕僚,在北地如何经营的许多鬼点子都是此公之谋,他见陈豨与众人如此闹着别扭,那岂不是成了大难尚未来临,窝里倒已互相生怨,如此下去,不攻自乱啊。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细溜溜道:国相大人,小可有一言,不知当说不当说。
陈豨一见是公孙羊,一直紧紧皱着的眉头马上舒展开来,忙道:公孙先生,有话便讲,有话便讲。
众人见公孙羊打破僵局,率先发言,也都松了口气,认真聆听公孙羊要说些什么。